随着紫光集团重启尘封 5 年的“DRAM 计划”,陆续传出高层人士调整的讯息。供应链透露,联电前首席执行官孙世伟已加入武汉新芯,协助现任武汉新芯首席执行官高启全处理公司事务,未来孙世伟极可能会接下武汉新芯的首席执行官一职,而高启全将全面投入紫光新 DRAM 事业部。
武汉新芯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 DRAM 教父”高启全,随着高启全即将加入紫光全新擘划的 DRAM 事业群,展开新征程,未来武汉新芯的日常事务可能会交给孙世伟。
供应链透露,孙世伟已经于前两周从紫光位于北京的总部到武汉新芯报到,参与日常运营,与高启全之间形成正向的接棒传承迹象。
孙世伟于 2008 年接任联电首席执行官,2012 年 11 月卸下该职务,转任副董事长,随后于 2015 年从联电申请退休并辞任联电董事。
经过两年沉潜,孙世伟在 2017 年 1 月转战紫光集团,出任紫光全球执行副总裁。
孙世伟出身晶圆代工产业,熟悉晶圆厂运作事务,日前接下武汉新芯首席执行官一职,算是重回晶圆代工老本行。
他在联电任职期间,以治军严谨且非常强调执行力出名,擅长推进工艺技术的微缩前进和拉昇良率。
当时,紫光挖角孙世伟加入时,业界一度猜测紫光是打算将成都定位于晶圆代工厂,孙世伟将会主掌成都。
不过,目前综观紫光的规划布局,仍是将成都定位在 3D NAND 技术的基地,与武汉、南京一样,未来这三地会成为紫光 3D NAND 芯片生产基地。
武汉在积体电路领域的布局上,最有名的是紫光旗下的长江储存,但其实同集团的武汉新芯才是当地最早期的晶圆厂。
2018 年下半,武汉新芯在发展上进行了“重新定锚”的动作。
有别于国内积体电路产业一窝蜂涌向 28 nm 、 14 nm、 7 nm 等高阶工艺技术,武汉新芯避开了人潮群聚之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门秘径,同时,运营模式也正是定位旗下三大业务为 3D IC 技术代工、自有品牌 NOR Flash 、 MCU 芯片。
武汉新芯的 3D IC 技术是源自于帮美系感测器大厂豪威代工而来,是国内最早量产 3D IC 技术的厂商,该技术与前阵子轰动国内存储市场的长江储存“Xtacking”技术,系出同门,采用同样的技术原理。
3D IC 技术是 wafer-on-wafer 的接合技术,可以把不同性质和作用的晶圆整合在一起,其三维整合技术平台的三片晶圆堆叠技术已经宣告研发成功。
武汉新芯是在 2013 年投入 3D IC 技术,初期目的是帮感测器大客户代工,堆叠感测器 Sensor 和 逻辑 Logic 芯片,随着技术不断演进,也可以将不同的半导体元件堆叠在一起,如感测器、处理器、 3D NAND 芯片等。
与传统的 2.5D 芯片堆叠技术相比,晶圆级的三维整合技术可增加带宽、降低延时,带来更高的效能与更低的功耗。
武汉新芯早期是以 NOR Flash 代工为主,目前 3D IC 技术已经成为 NOR Flash、 MCU 之外的第三大技术平台。
随着 2018 年武汉新芯在运营上出现重新规划,三大产品技术成为运营的关键三只脚,当时由高启全接手,完成初步的运营规划细节。
如今,紫光 DRAM 事业部即将起步,高启全将加入 DRAM 事业部的同时,由孙世伟接棒武汉新芯,可见紫光集团在各个领域的布局将有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