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智能 0
《绝命毒师》剧照
经典靶点的奠基人到中国创业,会带来哪些改变?
前不久,一家名为赛得康的生物技术公司获得种子轮投资的消息,在医药行业媒体来了一轮“轰炸”。除了创业者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张洪涛博士作为知名科普作家的感召力,其合伙人也非常值得关注——Mark Greene教授是肿瘤治疗经典靶点(HER2)治疗的奠基人。
是的,这个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很陌生的人名和生僻的字母组合,曾经突破乳腺癌治疗的瓶颈,给至少20%的患者带来活下来的希望。如今他的学生、同为该领域顶尖学者的张洪涛教授带着技术平台归国创业,专注于多特异性融合蛋白药物研发,让行业对这个科学家亲自下场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明星团队充满期待。
而这家公司的落地实际上也预示着全球第四波新药研发浪潮,正在中国达到新的高度。
两位科学家在中国创业影响几何?“第四波新药研发浪潮”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与之前的浪潮相比,中国的地位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它的影响下,新药研发将走向何方?
从癌基因到靶向治疗
1981年,当Robert Weinberg实验室发现大鼠的一种基因突变导致了癌症时,这一发现揭开了现代癌症研究的大幕。这个癌基因,被后来的研究证实,即使在人类中也有类似的存在,并且被称为“HER2/neu”或简写为“ERBB2”。
1984年,Mark Greene实验室进一步证明,对这类蛋白质进行抗体靶向治疗,可以逆转肿瘤发展。这标志着HER2/neu靶向治疗这一重要领域已经开始形成。随后的几十年里,该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最终导致了一系列针对HER2/neu表达细胞所开发出的创新性疗法。
1998年的赫赛汀(Trastuzumab)的 FDA批准,是这一努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确靶向某个特定的细胞表面分子,从而有效地阻止或减缓肿瘤增长。此后,不断有更多针对不同类型肿瘤中的关键分子的创新药物问世,如Herceptin、Perjeta、Kadcyla等。
然而,与任何成功的事迹一样,这并非没有挑战。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对这些疗法产生耐受性的问题始终是一个主要挑战。而对于那些早期诊断出具有高水平 HER-2 表达的人群,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率,但对于晚期诊断患者,则仍然面临较高死亡风险的问题。
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代又一代科技企业和学术机构不断探索如何克服这些挑战,而最新一次,就是由Mark Greene和张洪涛共同推动的一次重大突破:AbZed多特异性蛋白平台技术。这项技术利用一种特殊设计的手段,将不同的功能结合起来,以提供更加复杂和灵活的心血管疾病管理策略。
利用AbZed平台所开发出的多特异性重组蛋白已经在小鼠模型上验证其新一代HER2抗癌药效能,并展现出了潜力的广泛应用范围。当然,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目标包括EGFR、CDKs等,也正逐步成为焦点,为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有效方案打下基础。
此外,由于其独特优势,比如降低化学合成步骤以及成本,更容易实现商业化,因此这种基于AbZed平台的小分子结合单克隆抗体(ADC)系统,有望成为未来的另一种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应对这些复杂情况下的挑战。而这样的进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接受度,还可能显著降低整体成本,从而让更多病患能够享受到先进医疗保健服务,使之变得更加可及和负担得起。
总之,我们正处于医学史上的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候,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不是简单地扩展已有的知识,而是一种彻底改变我们的理解方式,以及治愈疾病手段与方法。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医学将会继续呈现出惊人的变化,为所有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带去希望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