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智能 0
Angela/文 2010年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泄漏事故中,11位工作人员死亡,BP(英国石油公司)也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这个事故将BP公司推到的风口浪尖,不少者挥舞著牌子,大声叱骂着BP公司。
那么为什么这些高危险的(运维)工作,还要让人去完成?难道不能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吗?
So?
2010年,英国陆上石油天然气组织研发了首列功能齐全的无人机检查系统flare stacks(火炬)。2012年,BP公司便组建一个研发小组,开发研究适合美国阿拉斯加普拉石油管道的无人机巡检系统。
1
以风力发电厂为例,传统的风机巡检需要人工攀爬至扇叶等位置,危险系数极高。每一台风机巡检需要10个人的工作时数,若总共有100台风机的风场巡检一次费用高达25万美金。
传统能源公司长期以来依赖人工巡检的运作模式,采用全人工的方式去作业,这不仅增大了公司的人工成本,还可能将员工置于危险境地。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件,肯定也不是公司的初衷吧。
在美国休斯顿,在这个占地1200亩地的太阳能发电场中,45万块太阳能板“疯狂”地吸收光能。
发电场上空的40米,一架搭载着2颗摄影头、多支“翅膀”的无人机巡航在空中,扫视着沙漠上每一块太阳能板。无人机不时摁动快门,记录图像并精确定位出每一个有缺陷的面板。
2
这是美国的一家利用无人检测机为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场的能源公司提供运维技术服务的公司,由史丹佛、MIT、北大、清华等研发人士组合初创的。
传统巡检过程完全依赖巡检人员肉眼识别风机损耗。至于运维的结果,也没有理论资料支撑。
那么无人机又是如何替代传统检测人员的工作的?
搭载上不同的感测器,无人机就可以对新能源采集设施巡检,并通过大资料图像处理技术,进而分析设备损耗状况,为能源公司自动输出检测报告。
这个无人机单次单机飞行时间长达25~30分钟,巡检1200亩地用时仅需要3天,大幅减低了营运、人工成本。
3
过去几年内,无人机成为标准的操作实践,广泛运用在海陆的各种常规远程监控上。
比利时在北海部署的无人机B-Hunter携带各种感测器,包括视觉和红外监控系统等,在高空中监控海洋石油泄漏。
美国空军研究所早在2000年就研发出LIDAR差分雷达管线巡视系统,在高空中对石油天然气管线进行检查巡视。根据激光回波的原理,远程检查空气中的天然气石油密度,并通过地面站实时监控。
美国的这个LIDAR差分雷达管线巡视系统,可能是无人机巡查系统的原型。
对比传统的人工巡检,无人机巡检更好地提高了巡检的效率、精度。无人机的便利性,颠覆了传统人工监测的低效率工作方式,节省运维时间,提高维护质量,降低人工成本。
用无人机巡检,再也不用特地开到偏远的能源厂,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效率并掌控一切!
目前这家初创公司在2017年已完成新一轮的融资,同时已有三家太阳能工厂与其签了合作合同,还有两家正在谈判,相信未来前途可量!
作为一个中美科技产业平台 ,RAVV深耕于美国硅谷科技领域,拥有中美两地的多方资源,有着优质的海外创业项目对接团队。同时也一直在寻求国内的优秀资源对接,欢迎实力投资人、企业、平台或更多优秀的项目联系RAVV。
如果对这款无人机巡检系统感兴趣的投资者,欢迎联系R编。
项目需求
寻求国内实力企业、平台或投资人
项目对接请联系
创业项目
上一篇:探索仪器世界深入浅出仪器仪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