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智能 0
《绝命毒师》剧照
经典靶点的奠基人到中国创业,会带来哪些改变?
前不久,一家名为赛得康的生物技术公司获得种子轮投资的消息,在医药行业媒体来了一轮“轰炸”。除了创业者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张洪涛博士作为知名科普作家的感召力,其合伙人也非常值得关注——Mark Greene教授是肿瘤治疗经典靶点(HER2)治疗的奠基人。
是的,这个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很陌生的人名和生僻的字母组合,曾经突破乳腺癌治疗的瓶颈,给至少20%的患者带来活下来的希望。如今他的学生、同为该领域顶尖学者的张洪涛教授带着技术平台归国创业,专注于多特异性融合蛋白药物研发,让行业对这个科学家亲自下场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明星团队充满期待。
而这家公司的落地实际上也预示着全球第四波新药研发浪潮,正在中国达到新的高度。
两位科学家在中国创业影响几何?“第四波新药研发浪潮”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与之前的浪潮相比,中国的地位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它的影响下,新药研发将走向何方?
从癌基因到靶向治疗
1981年,当Robert Weinberg实验室发现大鼠的一种基因突变导致了癌症时,这一发现揭开了现代癌症研究的大幕。这个癌基因,被后来的研究证实,即使在人类中也有类似的存在,并且被称为“HER2/neu”或简写为“ERBB2”。
1984年,Mark Greene实验室进一步证明,对这类蛋白质进行抗体靶向治疗,可以有效逆转肿瘤发展。这一发现奠定了HER2/neu靶向治疗基础,为后续创新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
1998年,当单克隆抗体赫赛汀(Trastuzumab)获美国FDA批准之后,它成功开启了单抗药物用于实体肿瘤治疗的一个全新时代。随后的30年间,不仅乳腺癌患者受益巨大,而且这一疗法还推动了整个肿瘤诊疗领域的大幅进步。
然而,就像任何伟大的科技一样,它并非没有其局限性。在现有的HER2靶点方面,由于早期某些患者迅速耐受这种疗法,因此引起了一系列探索,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以规避这些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从而开发出更加安全、高效、适应范围广泛的一代HER2抗 癌药物。
现在,我们有幸迎来了AbZed多特异性蛋白平台技术及其所基于的小分子重组蛋白。这项创新技术正是当前“第四波新药研发浪潮”的代表,也标志着我们迈入一个全新的医疗革命时期。
利用AbZed平台所制备出的多特异性重组蛋白已在小鼠模型上显示出优越表现,并展现出强烈潜力去针对各种特殊蛋白设计一系列复杂分子产品。此外,该平台还允许通过精确递送免疫细胞介导免疫调节机制,将其应用于未来的生物医用材料开发中,同时提供更多可能性以深化我们的理解和掌握复杂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等领域。
作为此次跨界项目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我们面临的是一次历史性的机会,也是一场挑战。我们将致力于打破传统边界,与国际先进科技保持同步,同时孕育本土创新,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为人们带来更高质量生活。而对于那些已经投身其中并热衷于未来可能性的朋友们,我们相信他们能够感受到即将到来的医学奇迹以及它们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