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9 智能 0
2018年6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enkins DJA教授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发表了他对补充维生素和心脑血管病关系的最新评价,再次引发人们对维生素的广泛关注。他认为,补充维生素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盲目补充会适得其反。
补充叶酸能降低卒中发生
长期以来,维生素和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也成为一些人补充维生素的理由。2013年和2014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搜集了相关的证据,对维生素的补充做出了推荐。4年过去了,随着新证据的发表,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逐渐增多。
但是,最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Jenkins DJA教授查阅了1496项所有相关的研究,经过严格筛选后,详细分析了179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补充维生素和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做出了最新的评价,并发表在著名的《美国心脏病学杂志》。经过严格的统计学分析后Jenkins DJA教授发现,补充叶酸、复合维生素B、B6和B12能够降低卒中的发生,补充元素片、维生素D、钙、维生素C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没有任何影响,而补充烟酸和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锌、硒等)反而增加了全因死亡率。
由此可见,普通老百姓认为维生素片没有副作用的观点不正确,所以通过药物来补充维生素时还需要慎重。因为按照药品管理的维生素片也是药物。“是药三分毒”,不加选择地盲目补充维生素,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例如,已经有研究表明,过量补充β胡萝卜素能够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知道了上述的理论知识,如果想把这些理论应用到现实中来,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要补充叶酸、复合维生素B、B6和B12这些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维生素,每天该补充多大量?
一般人对于叶酸都很熟悉,女性在备孕和怀孕期间都需要补充。根据叶酸补充研究的结果,如果要补充叶酸,每天应该在0.4~0.8mg,也就是孕妇补充叶酸片的剂量。而维生素B12的补充剂量每天1mg,维生素B6的剂量每天25mg。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通过药物补充维生素治疗或预防疾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个体化补充。
补充维生素是一些人的习惯
自从发现维生素C可以治疗坏血病以来,人类对维生素的认识便逐渐深入,特别是对维生素生理功能的认识可以说是近代医学史的重大突破。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微量营养素,在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比喻成一台精密的机器,那么维生素就像是这台精密机器中的螺丝。
知道了维生素如此重要,社会上逐渐兴起补充维生素的浪潮,补充维生素已经从最初的治疗疾病,变成了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保健品。美国监控和营养研究调查了1999年~2012年间37958个成年人,发现服用维生素制剂的比例高达52%,31%的人服用了元素制剂,19%的人服用了维生素D,14%服用了钙制剂,12%服用了维生素C制剂。中国虽然没有详细的调查数据,但是估计经常服用各种补充维生素的药物或保健品的人也不在少数,补充维生素已经成为一些人的习惯。
建议用食补来代替药补
虽说维生素在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盲目的药物补充维生素并不可取,部分维生素过量补充甚至有害健康。上述得出补充叶酸、复合维生素B、B6和B12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真实获益都很有限。获益最大的叶酸补充研究,其针对人群也是患高血压的人群,且多数学者认为,该研究得出获益结论的原因是研究人群普遍存在叶酸缺乏。同时考虑到使用药物存在过量补充的风险,建议健康人群通过食物来补充维生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调整食物结构,可以让我们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改善糖、蛋白质和脂肪等能量物质的摄入比例,更加有益于健康。
美国国家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委员会推荐,健康人群从以下两个方面改善饮食结构,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一,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红肉的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多存在于动物脂肪、人造奶油和市售的油炸食品中。红肉指在烹饪前呈红颜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红肉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长期大量食用后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严重的损害。
相反,鸡、鸭等家禽、鱼类、虾蟹等都称为白肉,这些肉类肌肉纤维较细,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食用这些肉类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另外,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有较多必需的微量元素,且不会出现补充过量的危害,是维生素的理想来源。正常人应该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
第二,地中海式饮食。地中海饮食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地中海地区的传统饮食结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中海式饮食是最健康饮食搭配。其主要特点是日常饮食中以水果、蔬菜、干果、豆类、未精制的谷类为主;食用的油类主要是橄榄油,而肉类则以鱼肉和禽肉为主,并适量饮用葡萄酒。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上一篇:水利工程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