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智能 0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最近的探险之旅中,意外发现了一片广阔的蓝冰平原,这里是未来可能的大型机场建设地点。随着对这一新发现的进一步调查和勘探,科考队员们正深入了解这片蓝冰区域,以确定其作为飞机起降地是否适合。
位于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站西南方向大约10公里处,这片成片的蓝冰区展现在记者的眼前,它们像一面巨大的、裸露无衣的天然滑板场,走在上面不仅危险,而且特别滑腻。科考队员们利用他们携带的小型冰钻设备,对这块蓝冰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和分析。
根据孙波领导的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介绍,这里的条件非常理想,因为它可以直接满足各种大型飞机包括美国C17和C130、俄罗斯伊尔76以及中国运20等现代化军用和商业飞机安全起降,而这些飞机通常需要经过复杂且昂贵的地面改造才能使用。
“我们研究表明,蓝冰具有卓越的地质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孙波解释说,“任何从地球到月球再到太空都必须经受严苛环境挑战的大型运输机,都能安全地在这里着陆。”
目前,中国在南极共有四个永久性的科学研究站,其中一个正在建设中,但没有一个专门用于固定翼航空器起降的地方。过去,在2015年至2016年的任务期间,一架名为雪鹰601的小型固定翼飞机会暂时试验性地于此地区短暂停留,并完成了首次成功试航。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即可实现定期固定翼航空器前往及周边地区执行任务。但直至今日,由于缺乏适当设施,大多数重要物资仍然依赖于俄罗斯进步站提供支援,从那里可以获得气象服务、机场维护等支持。
为了确保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在恶劣条件下还是良好天气中,都能让固定翼飞行器安全、高效运行,为这个目的而设计的是在中山站附近的一个实验性的雪面跑道项目。而与此相比,那些适合雪橇式小型喷气发动机驱动的小飛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这样的跑道。此外,与能够承载大吨位货物并允许超重载发射的大型商业喷气发动机不同的是,小飛機对于跑道上的积雪压实要求较低,只要它们覆盖得足够厚就可以应付各类作业需求,不需要额外处理或维护。
因此,将来如果能够确立这样一个永久性的机场,那将代表一次重大突破,让这种类型航空技术更加普及,使得整个南极洲变得更加便捷可达,也会给相关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