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2 行业资讯 0
当地时间5月18日,人工智能开发机构OpenAI在美国发布了适用于iPhone的免费ChatGpt应用程序,这是ChatGPT首次推出官方移动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一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于ChatGPT的关注。随着ChatGPT在全球爆红,一批名字中包含“ChatGPT”的社交公众号、小程序和App等产品大量涌现。这些服务到底是真是假?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答案可能出错次数用完收费。在应用商城内搜索相关关键词,如“中文版智能AI聊天机器人”或“超级AI智能聊天”,不少App和公众号会出现,账号主体为各种科技或数字有限公司。这些提供与ChatGPT类似的语言聊天功能,并且头像和Logo与ChatGPT极为相似,或图案大小、方向有所变化,极具迷惑性。
记者测试了一款名为“智能AI聊天机器人”的App,其简介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对话模型。该App只有1次免费提问次数,用完后需要充值成为会员才能继续使用,该价格分别为连续包年168元、连续包季98元、连续包月68元,以及永久会员198元。
在另一款宣称无限制会话、使用最智能的GPT模型及访问速度最快,无广告的App中,记者花38元购买月会员后获得提问资格。当被问及由谁开发时,该App回答其由OpenAI团队开发并训练,但实际上该App的开发者是一个个人。
在公众号平台,有许多账号自称能为用户对接ChatGPT,但实际体验并不符合预期。在一个名叫“××AI”的社交公众号中,注册时间仅一年多,但IP属地河南;另一个名叫“××pro1”的社交公众号,则是个人注册于2023年5月7日,在安徽地区。此类账号提供了与官方类似的语句,如提示页面不存在或者系统错误提示信息,使得消费者的信任感受到了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此类服务中的很多都是小微企业注册,由于实缴资本不足,所以利用云服务器或其他程序形成接口,将海外官方程序的一端连接国内用户。一旦涉及到敏感信息,那些信息便会暴露给镜像服务公司,同时也上传至OpenAI服务器。这不仅存在隐私泄露风险,还可能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律师杜秀军认为,如果这些APP或公众没有任何关系,却以"ChatGPT"名称甚至图标都与其一致,让消费者误以为该软件就是"chatgpt"或者与之有特定联系,那么这一行为违反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商标侵权行为,并且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果已经注册相关商标,上述行为涉嫌侵犯OpenAI公司的商标权,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此外,对于诱导消费者的APP或公众,以宣传免费使用吸引用户再收费,最终诱使充值牟利,这种做法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规定,可以依法查处罚款;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犯罪。
此外,还有一些通过售卖可疑来源来赚取利润的情况发生,比如销售包括短期共享账户到永久专享账户的大量虚拟商品,其中有些已被骗子用作诈骗手段。此外,不少网友留言称他们购买后的账户密码很快就失效,因此建议谨慎处理网络上的交易机会,以免受到欺诈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