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海外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了一张华为和三星在德国销售的照片引发热议,微博网友@陈旭德国代购 在微博中谈到:“#主要看气质# 出门扫货,闲来无事去逛了逛德国的数码店,居然发现天朝的大华为比三爽的机器要贵250欧,贵出了一个Gucci的围巾,吓死宝宝了。”从这条微博的配图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两款手机分别为两个品牌的高端旗舰产品,其中华为Mate S在德国的销售价格为629欧元,而另一款则是三星Galaxy S6,其销售策略则是直降100欧元,相当于折价20%销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海外手机市场的高端产品中,华为确实比三星更受欢迎。
其实华为超越三星早有迹象,根据市场权威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华为手机在欧洲五大市场份额已经由2014年的第六名跃居第二名,仅位列苹果之后。虽然三星和LG也有所增速,但其发展力度仍然被华为力甩,使得华为成功成为西欧市场上唯一能与三星展开全面对决的Android厂商。其实近几年,华为在中国市场早已全面赶超三星,此次在西欧市场力压三星,则意味着华为已在全球范围内与三星形成劲旅竞争之格局。
专利见长:华为碾压西欧情势应当
作为拥有28年成长历史,以通讯起家的企业,在长达28年的研发过程中,华为本身已在通讯领域积累了海量通讯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全方面赶超三星和正在追赶苹果的事实,早已在情理之中。加上华为自身的产品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华为碾压全球市场的结果。据人民邮电报报道,华为在2014年共申请3442件技术专利,遥遥领先于高通、中兴,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专利申请数量出现两位数增长现象的公司。这份数据的意义除了可全方面证实华为在专利方面的进步之外,还意味着中国的科研技术影响力在全球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需要指出的是,华为在其他领域的技术专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高度上也远远超过其他同类公司。特别在欧洲等一系列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的区域而言,华为的专利优势决定了其手机在西欧市场的绝对影响力。这种依靠扎实技术积累的竞争优势,使得华为手机从此迎来全新局面。
无论是Mate 7、Mate S还是刚刚发布的Mate 8,亦或是早些时候发布的P6等产品,华为在这些手机上都倾注了众多华为专利技术。在如今的消费市场,无论是功能体验还是通讯设置,华为手机的高科技形象都已经深入人心。此次能全面稳定西欧市场,力甩三星、追赶苹果,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华为依靠技术优势的市场竞争基础。但这种状况和苹果、三星等一系列更擅长营销的公司而言,也意味着华为在未来发展方面,需要采用与这些品牌完全不同的策略,以打造更具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跨界融合:科技融合时尚与艺术之感
依靠通讯专利技术是华为赖以竞争的强势优势条件,但对终端市场来说,除了硬件实力,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还在于对品牌的认知与强烈认同感。基于此,华为今年开始将科技与时尚进行跨界融合,使消费者最终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去感受融合了艺术、文化、时尚等多重元素的品牌内涵。这种全新的跨界尝试,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华为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大跨步举动。
与时尚领域实现零接触便是华为践行这一策略的全新尝试。今年9月,华为赞助的“VOGUE中国十周年”活动在米兰盛大开启,拉开了华为与时尚界亲密碰撞的序幕。之后在10月27日召开的“VOGUE中国十周年”上海活动上,华为再次与VOGUE合作,将“科技拥抱时尚”的品牌理念演绎地淋漓尽致。这种全新的跨界方式,强化了华为的精品战略与潮流前沿的融合力,也大大提升了华为国际化的高端品牌形象。
这在华为推出的HUAWEI WATCH、Mate S和最新发布的Mate 8上便显而易见。华为消费者业务CMO张晓云也曾对媒体表示,“未来在这个高端的领域,时尚会是我们进入整个生活方式的第一步,包括艺术和文化,我们会融入更多的元素进去。”而纵观三星、LG等厂商,其在产品设计、美学理念方面的匮乏,也从本质上决定了自身与华为不可相提并论的结局。
综合较量:胜者决定谁来主宰高端市场
归根结底,华为在西欧市场全面展开对三星的碾压,既是华为多年在技术、产品战略方面的集中爆发,也是华为在用户、市场、品牌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日趋得到用户认可的主要体现。这种通过综合实力赢得市场认可的姿态,决定了华为的高端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华为自研的海思处理器代表着华为在技术攻坚领域的专长,目前正成为华为在通讯行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另外,华为也在铺设产业生态链的过程中先后试水,HUAWEI WATCH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推出也成功赢得了市场认可。未来,华为还将为用户提供更多无与伦比的通讯终端体验……这些强有力的整体竞争优势,都将奠定华为在高端市场的王者姿态。
反观三星,在迎合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方面已很久没有新的动作,除了在营销方面有着巨大投入之外,三星在创新、技术积累、产品策略方面均未表现太大功力。此次华为高端产品在西欧市场发力,实现逆转的成绩,也充分证明了未来的手机市场凭借的将是全方位的综合竞争力,若不具备如此实力来服务用户,或许终将被市场所遗忘。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