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3 数码 0
科技发展的浪潮下,腰部大模型正在故事中活跃起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光子星球,作者文烨豪,编辑吴先之
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浪潮中,“模”力正席卷着科技的语境。百度、阿里等巨头们接连出牌,同时体量较小的知乎、小红书和云从科技等玩家也试图进入这个领域——大模型的竞争场景正变得越来越拥挤。
当前的大模型与千播、大战没有本质区别,可以预见,大模型最终会经历洗牌。而相对于势必鏖战到最后的大巨头,小半山腰上的玩家似乎更应该小心。腰部大模型并非一个确切定义,但国内绝大多数产品还未在市场上经受深度测试,因此无法明晰分辨其优劣。
以百度、阿里为例,这些作为中文互联网绝对意义上的巨头,其拥有深厚资源与技术储备,他们思考的是如何将大模型产品覆盖更多领域,以便在下一轮科技演替中保全“BAT”的名号。
另一批玩家由于自身体量较小、资源有限,其所谓的大模型更多聚焦于特定领域,并针对性地开发匹配自身业务需求的大模型。
今年4月,知乎发布了“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并推出了“热榜摘要”、“搜索聚合”等站内应用,以及一款对话类产品“面壁露卡”。而3月,小红书被曝已组建了一支大模式秘密团队,与多部门同时推进AIGC应用。
可见,不同于多在搜索引擎和企服领域展开的大型项目,腰部大的倾向于垂直应用场景。比如知乎,它既有丰富的中文语料,又有得天独厚的落地场景,因此可以看到,知乎正内测的“搜索聚合”等站内应用以及下一阶段所谓的“赋能创作者”,都在不脱离自身原有的体系的情况下优化用户体验。
360智脑虽然讲述了许多类ChatGPT故事,但终究要回归现实。在5月末,360智脑升级为360智脑·视觉大模型,该系统能够实现长尾目标检测、巡店、看护和设备巡检等广泛应用——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回到熟悉的地安防领域。
众多差异化路线显示出一种意味,即万物皆可用大数据武装自己,要么改变世界,要么抗住这轮科技变迁成为百年老店。但是,大数据虽是演替产物,却不是所有玩家都能随意拥抱。大规模入局,不仅可能困于其中,还可能导致万模战争成为泡沫,最终破灭。身居半山腰的小型企业,或许是时候换个生存之法了。大数据不是简单的一把工具,更像是双刃剑。不论是在开发维护方面需要庞大的资源投入带来的负担,也不论是在数据安全及合规性问题上,大数据尚未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处。此外,对于目前显得很火热但又难以避免的问题,比如关于是否使用AI绘画或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作品,而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小红书犹豫不决的一个原因之一,因为平台将引入内容创作初衷是为了激发用户创造性,但不免亦会剥离原本的人性,从而影响社区氛围。这也是为什么小红书对于AIGC持观望态度的一个原因。而知乎则不同,它渴望拥抱这轮技术潮流,并且它CEO周源曾表示讨论分享起点始终都是人,用AI只是环节助手。这意味着尽管它也会面临同样的挑战,但它仍然选择积极参与并尝试改变游戏规则,而不是逃避变化。这一切都是因为知道未来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即使有风险,也值得冒险去尝试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将这一过程比喻成一次旅行,那么各位旅者此刻站在历史交汇点,每个人都必须做出决定:继续前行还是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