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3 数码 0
在AIGC浪潮的推动下,“模”力正在席卷科技语境。百度、阿里等巨头们接连出牌,同时,体量略逊一筹的知乎、小红书、云从科技等玩家也试图挤进赛道——大模型的牌桌正变得愈发拥挤。
当前的大模型争夺战,与曾经的百团大战、千播大战没有本质区别,可以预见,大模型赛道最终难逃洗牌的过程。而相较于势必会鏖战到最后的大型企业,半山腰上的玩家们似乎更应该小心。腰部大模型,不是一个确切定义。
现阶段,国内绝大多数大模型产品还未在市场中经受深度的洗礼,无法明晰分辨其优劣,但若是审视大模型背后的玩家在体量、资源投入、技术底蕴、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差异,还能简单划分出一定的边界。
以百度和阿里为例,他们作为中文互联网绝对意义上的巨头,其坐拥深厚资源与技术储备,而不是如何承担高昂成本,更是在乎如何将大模型产品覆盖更多领域,从而保全“BAT”的名号。
另一批玩家,由于自身体量规模较小,资源有限,因此它们所谓的大模型更多聚焦于特定领域,并针对性地开发匹配自身业务需求的大模式。
今年4月,知乎发布了“知海图AI”中文大模式,并且已经端出了“热榜摘要”、“搜索聚合”等站内应用功能,以及一款对话类模式产品“面壁露卡”。而3月,小红书被曝已组建了一支大的模式秘密团队,并且内部有意意味地多部门同时推进AIGC应用。
可以看出,与多在搜索引擎和企服领域展开的大模式不同,腰部大的模式更倾向于垂直应用场景。在这些垂直场景中,如知乎这样的社区平台,它既具备丰富的中文语料,又具备得天独厚落地场景,因此可以看到它正在内测中的“搜索聚合”等站内应用以及下一阶段所谓的“赋能创作者”,都好似是在不脱离自身原有的体系的情况下优化用户体验。
360智脑,也围绕着360智脑讲了许多类ChatGPT故事,但这只是个美好的故事,最终还是回归现实。大数据、大智能时代,是谁先行一步?或许正因参透了这一逻辑,这些公司才会将其大的智能同其他业务糅合,将其回归安防领域,或是教育行业,以此来寻求新的商业机会和增长点?
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大型企业虽然拥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优势,但并非所有参与者都能随随便便拥抱这个趋势。盲目入局,不仅极有可能导致自己困于其中,而且万模战争亦将成为一场巨大的泡沫,最终在市场考验之下破灭。而身居半山腰的大型企业则或许需要换一种策略来应对这种挑战,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大型机器学习系统并不总是一把双刃剑,它们可能带来的益处与潜藏风险之间存在着微妙平衡点。
下一篇:探索蛋白质膜组件的结构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