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数码 0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能源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电池领域不断地进行着科技创新与产能扩张。
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日本、韩国在动力电池生产能力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其中中国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主要制造商如宁德时代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占据了全球约80%以上的锂离子电池产量。
面对这一局势,欧盟近期表达了其自给自足目标,即希望到2025年能够实现自身生产所需充足的锂离子电池,为其快速增长中的电动汽车产业提供稳定供应。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欧盟对于“电子自主”、“自动驾驶车辆产业”的迫切需求,也反映出传统汽车大国正在逐步转型向更加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作为历史上曾经在世界汽车市场中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三大玩家的欧洲国家,如今面临着特斯拉等新兴品牌以及众多新兴造车企业带来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向纯粹或混合式燃油/汽油插件式(PHEV)/全天然气(FCEV)的转型变得尤为迫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确保掌握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研发高效、安全可靠且成本适宜的大容量储能解决方案——即智能制造网络上的“智慧存储”。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正在欧洲各个角落悄然启动,其中包括15家规模庞大的新型锂离子及其他类型替代能源储能工厂计划投入建设。此外,还有一些新的生态系统项目正迅速崛起,这些项目旨在促进本土化创新,并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迈向更清洁、更可持续的地理位置。但尽管如此,要想赶上东亚地区已经建立起来的地缘优势以及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欧盟而言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