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 - 爱奇艺优酷先后关闭播放量显示 唯流量时代正在死去

爱奇艺优酷先后关闭播放量显示 唯流量时代正在死去

2025-01-21 数码 0

爱奇艺、优酷先后关闭播放量显示 唯流量时代正在死去?

2019年1月18日,优酷释出公告,称为了营造更加良性的产业环境,破除流量喧嚣,回归内容本心,宣布即日起全站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早在2018年9月3日,爱奇艺就已宣布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并决定搭建一个评价体系多元、综合权重合理的热度值评估体系,来提升内容品质、不断优化内容选择。

国内视讯网站三巨头,已有两家选择关闭前台流量,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言,有着不小的震动,腾讯的加入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视讯网站们正集体告别唯流量时代。

“唯流量论”下,刷量注水成为公开的“秘密”

2018年11月,吴新专辑《Antares》因粉丝刷榜登上美国音乐itunes榜榜首,超越了国际知名天后ladygaga和A妹。虽然粉丝刷榜已成为常事,但是刷出这样的榜单还是头一次。如此大规模的粉丝刷量不仅透支了艺人的信誉,还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影响。

更有甚者,大火IP剧《香蜜沉沉烬如霜》点选量达到150亿,《楚乔传》的播放点选量达到400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播放点选量达到300亿,《幻城》刚一播出网络上点选量达到164亿,《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日播量达到5.89亿。虽然主演的粉丝量多,但是也很难达到这样的程度,背后是什么力量发挥作用就更值得玩味。

在整个流量注水的操作背后,还有专门的刷量公司存在。2018年8月24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对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诉杭州一刷量公司等不正当竞争案进行一审宣判,爱奇艺公司获赔50万元,这也是国内首例视讯网站刷流量案。

“刷量”“注水”在影视行业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尤以剧集、网大最甚。据《人民日报》引用的第三方资料,2017年初某网剧前台点选量达153亿次,但真实播放资料仅有17亿,注水近九成。针对2017年1、2月上线的20部剧集抽样调查,总体注水量高达六成。 “娱乐资本论”也曾爆料,20块钱能刷10万流量,并亲自找了一家淘宝店购买点选量,半小时内,果真升了10万的点选量。有传言称,为了宣传造势,一部影视作品甚至要拿出上百万元购买流量。

“唯流量”的背后是一条利益关系盘根错节的链条,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链”。而流量所携带的利益,是这一现象得以不断发酵的直接原因。

视讯网站收益模式的转变,成为破局的关键

于视讯网站而言,“刷量”不只可以让影视剧拥有超高的人气进而吸引使用者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庞大的流量取悦广告主,获得广告收益。高流量为其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影视剧在该平台的播放门槛和成本。与此同时,影视剧制作方用同样的方式获得高流量,以此来迎合视讯网站的高要求。以此循环往复,最终达到水涨船高的效果。

如果说,利益是导致唯流量论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收益模式的多元化是否可以打破这种局面?

1、付费意识正养成,使用者体验被重视

2018年第一季度,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入为21亿元人民币;第二季度为25亿人民币;第三季度为29亿元人民币。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爱奇艺订阅会员规模达到8070万,其中付费会员占比超过98%。

2018年第一季度,腾讯付费会员达6259万;第二季度视讯服务订购使用者数达7400万;第三季度视讯付费会员数达8200万。

2018年第一季度,优酷日均付费使用者同比增长率达到200%;第二季度视讯日均订阅使用者增长100%;第三季度日均订阅使用者数同比增长率超过160%。

从三家所公布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会员付费业务正在成为这些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使用者的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依靠广告获利的这种单一的收益模式被打破。获利方式的多元化使得视讯网站不必吊死在“刷流量”这一棵树上。反言之,当会员付费业务成为主流收入之一时,使用者的体验好感度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刷量注水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雷剧霸占屏幕,会严重影响使用者体验。长此以往,唯流量论必然要走下坡路。要想从使用者身上获利,对使用者负责是必备条件。

2、新的商业模式出现

除了付费业务的出现,视讯网站的另一种商业模式也在悄然崛起。在腾讯的《创造101》和爱奇艺的《偶像练习生》中,身为会员的粉丝们,不仅要接受节目间隙出现的广告,还要参加视讯网站与各大品牌合作的打榜活动。这使得会员无法遮蔽广告的发展模式出现,会员付费业务与广告业务在这些节目中得以和平相处。而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容对于使用者的吸引力是否足够强大,足够切中使用者痛点。毫无疑问,视讯网站正逐渐认识到,原创优质内容的重要性。

未来,对视讯网站管理者的考验,不仅仅在制作和选择内容,同样还在输出内容时的运营和价值开发。因此爱奇艺关闭前台播放量,转而使用对互动性要求更高的指标,也极有可能是在为内容输出时的运营和开发铺路。

多管齐下,方能终结“唯流量”时代

客观而言,“唯流量论”的兴盛,首先在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有待及时跟进,加强管理。

其次,在使用者层面,需要提高自身的观赏辨别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了。近日,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发文,将影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正确看待影视从业人员,不盲目追星。当用户的审美水平和辨别能力大幅提高,看问题的态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会被流量左右的时候,市场对粉丝经济的狂热才会逐渐消退,“唯流量论”才会走向颓势。

但最重要的还是影视圈内部生态的失衡。目前,影视制作的整个流程——包括编剧、拍摄、制作和发行等多个环节,几乎都是唯市场论的,哪怕明明知道拍出来的影视剧“叫座不叫好”,不少人还是会硬著头皮做下去,就是因为有利可图。而大量的观众群体和影评人,一方面批评著烂片,一方面又对影视剧市场的潜规则无力抵抗。大量烂片因为大量流量明星的助阵,很多观众还会不假思索地掏出钱包。久而久之,在这种恶性的循环之下,流量造假愈演愈烈!所以,影视圈内部的平衡很重要,无论哪一环,都需要做出改变。

更多精彩行业资讯请关注流媒体网微信公众号、今日流媒体!

标签: 联想官网it之家上海最大的电子数码城数码购物网站一台数码相机多少钱

上一篇:浅析上半年AMD和Intel谁更yes

下一篇:智能化专家引领未来技术革新的先锋

相关推荐
推荐资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