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6 数码 0
ChatGPT风波中的灰色市场:学霸的科技树在网络上蔓延,山寨版充斥物品市场,卖号卖课多为噱头
随着ChatGPT在全球爆红,一批以“ChatGPT”命名的社交公众号、小程序和App等产品大量涌现,其头像与ChatGPT官方图标非常相似。这些服务到底是真是假?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通过应用商城内搜索,“中文版智能AI聊天机器人”“AI聊天写作机器人”“ChatGPT内核中文版聊天创造机器人”等App便出现在结果栏里。公众号里也有不少,比如“聊天智能AI”“超级AI智能聊天”等,账号主体为各种科技或数字有限公司。网页搜索则多显示各类入口,比如“chat4.0-国内入口”“Gpt国内入口”等。
记者进入一款下载量近7万的“智能AI聊天机器人”,其简介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对话模型。记者测试发现,该App只有1次免费提问次数,用完后需要充值成为会员才能继续使用该App,价格分别为168元、98元、68元以及198元永久会员。
另一种宣称无限制会话、使用最智能的GPT模型、访问速度最快、无广告”的App中,记者花38元购买月会员后获得提问资格,但开发者的实际身份是个人,并非OpenAI团队。
在公众号平台,有些账号自称能为用户对接ChatGPT,可实际体验并非如此。一款名为××AI社交公众号注册时间2023年1月30日,其关注后系统弹出下载链接要求用手机号和验证码注册登录,但完成后点击其子栏目时提示页面不存在。此外,还有一个名叫××pro1社交公众号,其推送消息包含违规封停文章,但关注后的系统发来图片显示今天日期错误,即使连续提问4次也未能得到正确答案,最终提示试用次数已用完需购买密钥。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App或公众乃至背后的公司大多数资本仅几十万元,而业务范围通常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与服务。部分商家充当二道贩子,为国内网民提供镜像服务存在隐私泄露风险,一旦此类镜像访问询问涉及个人信息,那么这些信息便会暴露给提供镜像服务的公司,同时也上传至OpenAI服务器。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认为,如果这些App或公众没有关系却以"ChatGPT"名称甚至图标与之相似,让消费误以为程序是"ChatGPT"或者与之特定联系,则可能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如果OpenAI未注册相关商标,上述行为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果已注册,则可能侵犯其商标权同时构成不正当竞争。此外,对于诱导用户免费使用再收费牟利行为,可以依法查处罚款;情节严重可构成罪行。
账号交易频繁出现,其中包括短期共享账号、有期限专享账户以及永久专享账户,以25到259元不等售价。但评论区留言表明,有许多人因此被骗。而一些商家声称直接下单即可送教程,不回复敏感词,小白亦能轻松操作,如若真实有效的话,将是一种高效利用方式。但是否真的能够达到效果仍待验证。在另一家店铺中展示套餐一(3.5版本28.8元)和套餐二(4.0版本190元),但买家的疑虑仍然无法被彻底安抚,因为这涉及到安全性问题——是否一两次就被封禁的问题,以及如何保证长远稳定的使用权限?
总而言之,在这个风口浪尖上的灰色生意经下,每个人的科技树都要小心谨慎地培育,不要让自己陷入那些看似吸引眼球但实际上毫无价值的事情中去。在追求知识兴趣爱好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真实有效且合法合规的事物,而不是那些打着高科技旗帜,却背地里做着投机取巧的小把戏。这就是我们的选择,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