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5 数码 0
腾讯发布的AI智能创作助手“腾讯智影”,已经在微信小程序上线,其AI绘图等功能与文心一言相似。早在今年2月,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宣布将整合过往产业实践和技术积累,推出产业版ChatGPT,取名“ChatJD”,并公布了“125”计划。据了解,ChatJD将通过在垂直产业的深耕,快速达成落地应用的标准,并不断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泛化。
此外,科大讯飞、网易、360、字节等科技公司也很快跟进ChatGPT国产化浪潮。科大讯飞已宣布其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产品级应用会首先在AI学习机、讯飞听见等产品上落地,而网易则正在游戏和教育双端发力,将GPT技术赋予了游戏NPC系统,还将推出自研的教育场景下类ChatGPT模型“子曰”。处于探索阶段的字节已公开表示,它们会分别在语言和图像两种模态上发力。
360掌门人周鸿祎也展示了360版本ChatGPT的雏形,加上从软件、智能硬件等赛道卡位而来的同花顺、华为、OV,这些公司争夺战已是一触即发。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大佬们也开始警惕投资热点过度投入的问题。
站在更宏观角度看,大洋彼岸的ChatGPT从一个人人拥护的明星产品变成了大佬中的“未知技术危害”。面对这样的背景,对国内关于类聊天机器人产品和千行百业融合实验的情况,不断有新的发展出现。
巨头企业前赴后继入局AI大模型赛道,有着多重原因,但背后的挑战又是什么?多位专家指出,无论是从外部性还是商业化角度看,每个厂家的抢滩登陆AIGC都是正确策略,但要防范投资过热。资本界早就缺乏投资热点,在GPT推出之后,又找到了方向,从技术数据积累角度看,大互联网平台或人工智能技术企业是有潜力做大的。
当前国内AIGC存在空窗期,一方面需求有了但产品没有;另一方面,由于大模型需要集中算力等各方面资源,是一个有极大外部性也有巨大商业价值的大产业。这也是为什么中小企业无力承担如此大的成本,也很难快速形成商业模式,同时给予了现有的网络巨头更多机会去开发这些新兴市场。
瑞银预计整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市场规模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但面对这种情况,“真香”的话语却被一些市场参与者用来表述他们对于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怀疑态度。而且,由于这项新兴技术所需的人民币投入量,以及极大的不确定性,让很多投资者选择观望或者甚至不再进行任何投入,这样做是否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这一原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市场出现垄断或者寡头垄断,那么反而可能丧失了一些竞争激励,使得整个行业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这样的行为还可能引起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问题,为何让我们更加谨慎地审视当前这样一种趋势?
最后,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或许会诱发一些金融机构利用此作为筹码,以训练AI模型为由汇集资源抬升股价,最终给到普通投资者带来损失。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醒思考,不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应关注长远发展。
上一篇:工作回顾职业之旅的脚印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