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天问一号幕后故事全揭秘 纪录片Hi火星在哪看

天问一号幕后故事全揭秘 纪录片Hi火星在哪看

2024-11-17 0

天问一号幕后故事全揭秘 纪录片《Hi,火星》在哪看

天问一号幕后故事全揭秘 纪录片《Hi,火星》在哪看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一飞冲天,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迈入了深空探测时代。

7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推出十集科学短纪录片《Hi,火星》,它以倒计时的独特方式,每集5分钟,生动及时地揭秘“天问一号”太空之旅幕后故事。

其实在“天问一号”发射之前40多天,摄制组就走进发射场,追踪记录了任务启程前的那些日日夜夜。摄制组还兵分几路,奔赴海南文昌发射场、北京密云不老屯实验站、天津武清天线建造现场等地拍摄,从检测、载荷转运、火箭垂直转运、发射前夜、到最后的发射,这部纪录片以倒计时的剪辑方式生动呈现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发射的全过程。

此外,通过对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探测器系统主任设计师赵宇、探测器系统环绕器分系统副总指挥褚英志、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张玉花、探测器系统火星车分系统总设计师贾阳等人的深入采访,通过一线科研人员的动情讲述,让航天人的故事深入人心。

片中,身处文昌发射场的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张玉花介绍,中国这次火星探测任务极具特殊性,整个探测器最大的特点就是环绕与着陆两个任务同时进行,“两项结合难度更大,这个任务世界上还没有人做过。”

《Hi,火星》除了将镜头聚焦科研人员和发射人员的工作状态,还走进生活区,拍摄下了他们的生活状态。

比如,由于疫情原因,每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两次核酸检测才能进入发射场;

为了配合每26个月才等来一次的火星发射窗口期……他们几个月都不能回家,见不到孩子就只能通过视频聊慰思念;

工作极其琐碎耗时,常常加班到深夜,第二天还得准时到岗;

上班,开会,工作,哪怕去食堂吃饭,也要打起一百分的精神,投入一百分的。抱着必胜的决心,大家坚信,这样一天天熬过去就一定可以把任务完成。

对于火星车设计师来说,这次发射就像是送漂亮的女儿“出嫁”。7月2日,距离“天问一号”发射还有21天的时候,火星车总设计师贾阳给自己的团队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火”字篆文的纪念画框。这个字出自南宋官印“桓术火仓之印”,因为形似“中国”二字的组合,贾阳还把它设计到了火星车车身上。

担心“孩子”在火星上遇到沙石发生意外,他改动结构让火星车以“蠕动”的方式前进;为了让“孩子”变得漂亮,他还给火星车装上了深蓝色如蝴蝶翅膀般的太阳翼;在运送载荷与发射器对接的路上,科研人员的心情恰似“送孩子高考”;紧张又不容出错的调试,是“考前冲刺阶段”。各种“大考”“小考”“模拟考”,一个都没落下。

工作之余,贾阳喜欢遥望星空。对他而言,自己主持设计的小车能够前往火星这件事本身就足够美妙。“我认为,火星车从构型上来说像一只很漂亮的蝴蝶。”

此次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设定了五大科学目标: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天问一号”的全部载荷总重量约5吨,地火之间距离遥远,仅通讯就有23分钟的延时,在人类历史上,火星探测的失败率高达50%,是风险最高的航天任务之一。

27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下黑白地月合影的珍贵照片。

从热搜、弹幕,到纪录片《Hi,火星》中的人和事,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深空探索打call。虽然这部纪录片每集只有5分钟,却小而美,有着冲向宇宙的魄力,值得一看!(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标签: 飞利浦手机苹果13多少钱htc手机大全高性价比手机手机赚钱

上一篇:校园趣事-英语课代表让我桶她的BB一段难忘的校园风波

下一篇:智能云遥控app-触控未来智慧生活的无缝连接

相关推荐
推荐资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