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 手机 0
【ITBEAR】9月27日消息,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生死淘汰赛。如今,这场竞赛正逐渐走向尾声,国产激光雷达企业脱颖而出,凭借技术创新与市场份额的双重提升,成功站在了世界前沿。
然而,在国产激光雷达企业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悄然兴起了一股“惨胜论”。这一论调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车载激光雷达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弱,多数企业尚未实现正向盈利;二是激光雷达未来在市场上的扩量面临挑战,尤其是随着纯视觉技术路线的崛起,中低端车型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可能逐渐降低。
针对盈利能力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中的定位较为尴尬。由于其难以整合到软件层面,导致激光雷达企业只能停留在制造业领域,难以享受到科技行业的高估值和业务红利。与此同时,虽然智能汽车市场仍在不断增长,但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以及纯视觉路线的普及,给激光雷达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市场份额方面,即使是国内的龙头激光雷达企业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企业不仅要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还要应对来自资本市场和下游客户的双重压力。随着股价的波动和市值的下滑,激光雷达上市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寻求突破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激光雷达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泛机器人领域。这一领域与智能汽车有着相似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前景,因此成为了激光雷达企业跨界发展的首选目标。通过布局机器人业务,激光雷达企业不仅可以拓展新的市场空间,还可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虽然机器人业务为激光雷达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这一领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不确定性。随着特斯拉等巨头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和投入,未来这一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激光雷达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总体来看,车载激光雷达行业在经历了生死淘汰赛后正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国产激光雷达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脱颖而出并站在了世界前沿的位置上。然而面对盈利能力和市场扩量的双重挑战这些企业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关键词:#激光雷达#、#智能汽车#、#盈利能力#、#市场扩量#、#机器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