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科技 0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ChatGPT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了互联网上最为热门的话题。如果你尚未听闻其名字,那么可能真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了解到它。然而,即便如此火热,真正使用过的人数却远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据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对全球2000名用户进行调查,只有1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使用过ChatGPT,而使用谷歌Bard的比例更是只有9%。
大众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显得并不仅仅是摩根士丹利感兴趣,每一家投资机构都对此保持着高度关注。不久前,德意志银行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大众群体中的普及程度进行了调查。在其独家数字基础设施组别(dbDIG)调查中,有52%的受访者在5月份表示他们已经听说过ChatGPT,而两个月前,这个比例则只占38%。
这样的反差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尽管人们口中挂念AI改变生活,但当面临由机器代替工作所带来的冲击时,他们似乎并不急于采取行动。这或许是因为学生和高收入群体才是使用ChatGPT频率最高的人群。高收入群体对于潮流变化更加敏感,并且拥有更多资源来学习新技术,因此他们频繁地利用ChatGPT以免落伍。而学生们,则因可以利用ChatGPT完成作业和考试而成为这款工具忠实用户之一。
然而,在商业层面,一切就变得复杂起来。当涉及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法律、计算机编程以及数据分析等领域时,大量应用场景使得法律风险问题浮现出来。学生滥用可能导致学术不端,但商业组织滥用则可能引发版权问题。此刻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它们在法律的地位也尚未得到普遍认可,因此商业组织或个人在使用这些工具时必需格外谨慎。
正如摩根士丹利所指出,这种技术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阶段,用之不慎即犯错。而要让它们产生实际价值并帮助人类,还存在很高的一道门槛。在聊天和讲笑话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毫无障碍,但想要撰写主题明确的论文、制作PPT或者编写代码,就需要技巧。在向这些工具提问并引导其输出内容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精心设计“提示”,甚至有专职人员——提示工程师被赋予年薪百万级别待遇,以此作为激励。
提示工程师通过不断迭代添加上下文和多元素提示,将大型任务分解为简单子任务,最终完善提示词以获得理想结果。但目前,这些工具理解语义和人类情感仍然存在局限性,它们无法完全理解言外之意,也不能捕捉语言复调性的微妙之处。因此,要最大化效率,我们既要明白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又需理解产品运行逻辑。这无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得普通用户只能像空手入白刃般望而却步,即使是一辆性能卓越如法拉利跑车也不例外。
总结来说,虽然当前情况显示出ChatGPT具有未来发展潜力,其吸引力令人印象深刻,但由于技术限制,以及相关知识技能门槛较高,它似乎还不能轻易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不过,这一切只是暂时状态,不妨将其视作“带刺玫瑰”——虽然美丽动人的光环已显露头角,却仍需耐心等待直至它真正适应广大民众的手段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