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科技 0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ChatGPT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无疑是互联网上最受瞩目的焦点。然而,尽管它火热异常,但实际使用的人数却远低于大众的想象。据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对全球2000名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9%的受访者曾经使用过ChatGPT,而使用谷歌Bard的人更少,只有9%。
这背后揭示了一个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正处于“虚火过旺”的阶段,即使人们口头上接受AI改变生活,但在面对这些技术时,不少职业被机器代替,许多用户似乎并不积极拥抱变化。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德意志银行的一项调查提供了一些线索:学生和高收入群体是ChatGPT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高收入群体对于新潮流更加敏感,并且拥有了解新技术所需资源,因此他们频繁使用ChatGPT以免落伍。而学生们则利用ChatGPT来完成作业甚至写论文,它们的能力并不逊色于人类。
然而,这种态度在商业层面就显得完全不同。一方面,从市场营销到法律、计算机编程等多个领域,都充斥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法律风险如何规避,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学生滥用ChatGPT顶多涉及学术不端问题,但商业组织滥用则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这种风险成本高达真金白银。在当前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尚未得到普世认同的地位下,每个人或机构都必须谨慎行事。
毕竟,如摩根士丹利所说,投资者需要认识到这一切还只是一个非常早期阶段。而第一个尝试这种技术的人,无疑要承担巨大的收益与风险双重挑战。此外,要想将这些工具用于生产力提升,还存在相当高的门槛。
从聊天、讲笑话到撰写论文、制作PPT或者编写代码,这一切都需要技巧和精细化操作——这是所谓的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一门艺术已成为年薪百万级别人才竞争激烈的领域。
提示就是指令或问题,它决定了输出结果。而模糊或笼统的问题只能得到相应回应,要获得精确而有价值的情报,则需迭代多次。因此,提示工程师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提示词,以达到预期效果,是一项复杂且耗时之举。
目前,虽然这些工具能理解语义和情感表达,但是它们仍然无法真正理解人类言外之意,更无法捕捉语言复调性的微妙变化。因此,如果想要最大化其效率,就必须同时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产品运行逻辑。这自然带来了新的挑战——既要懂得如何驾驭这辆法拉利,又要学会开车前先学会驾驶才能享受到全方位性能释放的话题展开起来,就像空入宝山却不得也似的困境一样。
总结来说,现在的情况是 Chat Gpt 确实闪耀着未来光芒,却犹如带刺玫瑰,让它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依旧是一段遥不可及的情路。但愿将来日子里,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关于这场奇迹变革故事发生的地方,那才是真正在现代社会中的智慧与力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