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科技 0
在这个充满科技与变革的时代,ChatGPT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无疑是互联网上最为炽热的话题。然而,尽管它们如同火山爆发般引人注目,但真正使用过这些工具的人数却远不及外界想象的多。据摩根士丹利对全球2000名用户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19%的人曾经使用过ChatGPT,而谷歌Bard的用户比例更是仅有的9%。
大众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似乎并非全然热情,每家投资机构都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德意志银行针对全球1万个家庭进行了独家数字基础设施组别(dbDIG)调查,结果显示,有52%的人在5月份表示他们听说过ChatGPT,而两个月前,这个比例只有38%。
这样的反差背后揭示了一个事实:即便大家嘴上提到AI改变生活,但当面临职业被机器代替时,不少人的实际行动并不积极拥抱变化。这可能是因为海外用户对于主动接受新技术和变化持谨慎态度。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德意志银行的一项调查提供了一些线索:学生和高收入群体是使用ChatGPT频率最高的人群。在潮流快速变化且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他们自然而然地用ChatGPT以免落伍。但学生群体则有着特别之处,他们不仅爱用ChatGPT,而且频率远超过了工作人员。学生们可以用它完成作业、写论文,并且其做作业和考试能力也不错。
毫无疑问,这种敢于在道德和法律风险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大肆使用ChatGPT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只是教育产业中的消费者,可以获得一定程度宽容。而商业组织则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从市场营销到数据分析师等许多不同角色,都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但伴随着这些应用也产生了版权问题等法律风险。此时,当商业组织或个人考虑是否采用这种工具时,便不得不格外谨慎,因为它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做出高收益、高风险决策。而想要让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帮助人类,其门槛还相当高。
与之相比,用它来聊天、讲笑话几乎没有门槛,但要完成一篇主题明确论文或编写代码,则需技巧加成。一位提示工程师,即使年薪百万,也是在通过精心构建“指令”或“问题”,指导系统输出所需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模糊提示只得到模糊回应,要获取精准内容则需迭代改进提示词至多次。
目前,由于理解语义和人类情感方面仍旧存在机器属性限制,它们无法完全捕捉言外之意,也不能理解语言复调性。因此,要最大化效率,就必须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同时也明白产品运行逻辑。这意味着存在较高门槛,不同层次的人将能够掌握这一技能吗?
就像一辆法拉利跑车虽然拥有卓越性能,却需要熟练司机才能释放其潜力。如果你不会开车,那么这辆车只能成为空壳子,让我们深思,在未来世界里,一切先进技术都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是需要时间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