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科技 0
我是被赐婚的孩子:从“六零”到拥抱新生活
记得小时候,家人常说“六零”,指的是那些在战乱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没有亲生父母,只能依靠集体照顾。现在,当我听到这个词汇,我会联想到另一个意义——公派婚姻。
公派婚姻,是一种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根据国家需要和政策对青年进行安排的结婚方式。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被政府公派给了我的丈夫。在那个时代,这种做法并不罕见,它不仅是国家对于人口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策略。
当我知道自己要参加这样的 婚礼时,我内心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明白,这可能是命运给予我的一次机会,也许这将改变我的未来。
那是一个冬天,风雪交加,我们在一间简单的小屋里举行了仪式。那位官员站在我们面前,用严肃而又坚定的语气宣布:“你们两个年轻人,从今往后,将以夫妻之名相称。”
虽然我们的感情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但那份责任感、忠诚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互相扶持。我开始学习他的工作,对他的工作充满敬意。他也很支持我的学习,每天晚上都会帮我复习书本上的知识。
岁月流转,我们一起经历了战争、饥荒,还有日益繁荣的大好时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建立起了一段深厚的情感纽带。我们成为彼此最坚实的支柱,在困难面前共同抗争,在喜悦中分享每一个瞬间。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叫作“六零”的时代,或许并不是那么糟糕,它让我遇到了你,你成为了我生命中的另一半。你问过吗,那个时候的人们,有多少因为这样的安排而拥有幸福家庭?
今天,当看望我们的孙辈的时候,我会告诉他们关于爸爸妈妈曾经的事情,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和艰辛,更重要的是关于爱情如何在最不寻常的情况下绽放。当他们听完这些故事,他们会惊讶于人们可以如何在极端条件下找到幸福,而不仅仅是在理想化的情况下寻找它。这,就是我所说的“六零”至今仍然温暖的心事。